多微网技术体系报告题目:多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指导人:报告人:多微网技术体系摘要:本文主要就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多微网关键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分别从物理结构,运行控制策略,保护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多微网运行控制保护1、物理结构微网的结构有串联和并联之分,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微网可以有多种结构,以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系统结构为例,图1中包含两个可孤岛运行的子微网,通过切换K11,K12可形成串联和并联两种组网结构。图1多微网实例两个子微网分别经K2和K3接入配电网,其中子网A包括双馈感应发电机,储能蓄电池A,柴油同步发电机和本地负荷。子网B包括:单级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蓄电池B和本地负荷[1]。微网中的微电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微燃机发电,燃料电池以及储能装置,其中前两种为不可控电源,其随机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后几种为可控电源。文献[2]对于光伏电池,燃料电池,柴油发电机以及风力发电机控制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2、运行控制2.1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管理概念-集群管理传统的电力系统是被用户包围的巨大发电站,随着微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作为传统电力系统的有效辅助。分布式电力系统是包含多种组成成分的复杂系统,可以用电力集群的方法加以管理。一个电力集群不仅包括一个区域中分散的发电机或者一组客户,还包括整个电力系统,也就是说,一个小的分布式系统在适当的规模上受限于电气或区域条件。每个电力集群是独立设置并且基本上是自我管理和自我维持的,但是有时候集群会遭受电力短缺。电力的消耗总是动态的波动,来自新能源的发电机也是间断和连续变化的。一个电力集群可能包含发电、存储、消耗和分配电力资源等要素,但一些集群并不包含所有的要素,例如,只有消耗的集群、只有存储的集群和只有发电的集群,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很多不同的电力集群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络”,来保持电能的生产和消耗水平。每一个电力集群都应该力求是自治的。电力集群间的交换应该仅限于弥补短缺和处理盈余,将电力传送的重要性最小化,然后降低能源损失。这样的网络应该是“松散耦合”,而不是紧密耦合。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能力流动基本是按照一个方向,在电力集群网络中,能量的流动是双向的。电力集群间的接口应该是直流的,因为电力的传输是间断和波动的,所以,不能使用交流信号线来实现自主同步[3]。集群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向,和大电网不同的是,集群管理是自我管理,自我维持的一种松弛耦合的电力网络,并在他们之间进行机智的交换电能。2.2运行控制策略(1)对等控制在微网中每个微源地位平等,没有任何一个单元作为主控电源,各个微源均采用相同的控制方式,任何一个微源的接入或退出均无需更改其他微源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对微源之间的通一讯联系要求不高,微源只需基于本地信息进行控制。对等控制的思想可由下垂控制方法来实现,该方法要求各个微源表现出的外特性基本一致,从而便于微网系统整体的协调控制。(2)主从控制在众多微源中存在一个主控微源,其余为从控微源。该控制方式是从微网底层控制方面来实现的[4]。(3)基于多代理技术用于恢复故障方面,传递的信息为失电标志以及负荷的需求,当相邻的代理收到信息后,将通过衡量自身需求,然后进行答复。用于暂态稳定性方面,确定某一参考量,可以是发电机组的转角,当扰动发生时,可以通过预测转角的摆动轨迹,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5]。用于控制微电网的过渡过程,利用静态开关Agent(StaticSwitchAgent,SSAgent)专门控制微网与上层连接的静态开关。采集相关信息,包括各微源当前的工作状态,相应时间以及能够增发的功率,还有负载状况,微网运行状态等。2.2.1微电源的控制方法(1)、恒功率(PQ)控制恒功率控制主要用于微电网的并网控制,实现分布式发电机向电网输入指定数值的有功和无功,在并网运行时,各微电源直接采用大电网的频率和电压作为参考来支持,微电网中的电压,频率,负荷波动是有大电网来承担的。逆变器交流侧的参数均为时变交流量,不利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