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型性腮腺肿瘤p53和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郭树江河南煤化集团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五官科458000【摘要】目的:探讨Ki-67、P53的表达与多型性腮腺瘤的发生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l0月所用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腮腺多型性腺瘤患者,经随访3年以上,其中良性30例,恶性26例;以正常腮腺组织30例为对照。应用Envision法检测应用免疫组Ki-67、P53的表达,分析其与腮腺多型性腺瘤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53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腺管细胞P53强阳性1例(3.3%),中等3例(10.0%),弱阳性12例(40.0%),无表达14例(46.7%)。腺泡细胞染色阴性25例(83.3%),3例弱阳性(10.0%),2例中等(6.7%)。间质细胞p53强阳性1例(3.3%),弱阳性8例(26.7%),21例阴性(70.0%)。②Ki-67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腺管细胞Ki-67强阳性0例(0.0%),中等2例(6.7%),弱阳性6例(20.0%),无表达22例(73.3%);腺泡细胞染色阴性27例(90.0%),弱阳性3例(10.0%);间质细胞染色强阳性0例(0.0%),弱阳性5例(16.7%),无表达25例(83.3%)。③p53在PA表达p53表达强阳性7例(23.3%),中度染色16例(53.3%),弱阳性7例(24.4%)。多形性腺瘤粘液软骨样组织中P53表达强阳性1例(3.3%),中度染色11例(36.7%),弱阳性18例(60.0%)。P53在粘液软骨样组织中表达和肿瘤导管细胞p5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Ki-67在PA表达Ki-67表达强阳性5例(16.7%),中度染色12例(40.0%),弱阳性13例(43.3%);多形性腺瘤粘液软骨样组织中Ki-67表达强阳性2例(6.7%),中度染色7例(23.3%),弱阳性21例(70.0%)。Ki-67在粘液软骨样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导管细胞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2.5p53在CAP表达p53表达强阳性11例(42.3%),中度染色5例(19.2%),阴性10例(38.5%)。⑥2.6Ki-67在CAP表达Ki-67表达强阳性13例(50.0%),中度染色3例(11.5%),阴性10例(38.5%)。结论:Ki-67、P53在腮腺肿瘤呈高表达,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度。【关键词】腮腺;上皮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肿瘤抑制基因;Ki-67多型性腮腺瘤(Pleomorphicsalivaryadenoma,PA)是最常见的腮腺肿瘤[1],部分可呈恶化并发生远处转移[2]。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expleomorphicadenoma,CPA)是存在于多型腮腺瘤中恶性转化所致[3],是最常见的恶性混合瘤,约占全部腮腺肿瘤的10%[4]。由多型腮腺瘤转化为腮腺癌的确切病理学机制仍然不清,可能涉及不同分子学事件[5]。癌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抑制基因如p53功能的缺失可能导致各种癌症的发生[6,7]。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是人类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变异。肿瘤细胞增生程度是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和预后,Ki-67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增殖期细胞标记物[8]。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Ki-67、P53的表达与多型性腮腺瘤的发生及其临床病理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组织标本,多型性腮腺瘤30例,CPA2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5~84(48.3±13.5)岁;同期切除的正常腮腺组织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7岁)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均经HE染色,并为病理学医生再次确认。1.2试剂Ki-67单克隆抗体,克隆号:SP12;p53单克隆抗体,克隆号:DO-11。显色剂:DAB-0031,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EnvisionTM+加强型试剂盒,丹麦Dako公司,编号:K400033。1.3方法石蜡标本4μm厚连续切片,免疫组化采用SP法,石蜡切片置0.01mmol/L柠檬酸缓冲液微波修复抗原,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PBS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1.4结果判断Ki-67和p53均定位于细胞核,以背景清晰细胞核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计数采用Ki-67指数和p53指数[6,8],指每个标本低倍镜(×100)下观察并确定有代表性的Ki-67和p53染色阳性视野,选择5个视野,在高倍镜(×400)下每个视野数200个肿瘤细胞,计算其阳性细胞总数。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取P<0.05。2结果2.1p53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