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一、学科类层面培养(一)大类简介本大类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构成。(二)大类阶段课程设置本大类的大类培养阶段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后进行学科分流。涉及到的通识通修课程、大类共通课程、大类菜单课程设置如下:课程模块(学分)课程性质序列课程类别(学分)课程名称(部分)建议学分开设学期Ⅰ通识通修课程(64)指选A通识教育课程(14)141~8必修B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形势与政策2必修C军事技能课程(3)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军训1指选D分层次通修课程(31)微积分(一、二)101~4线性代数4大学英语8大学体育4大学物理及实验(信息管理专业无需)4+2大类培养课程(14-17)必修E学科共通课程2门51~8F学科菜单课程4门9-12其中:学科共通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是:数据与计算(2学分)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学科菜单课程(一年级第二学期)是:离散数学(4学分)程序设计基础实验(2学分)信息分析(3学分)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3学分)570(三)学科分流机制学科准入时间:第二学期结束时(准入审核时间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学科准入标准:本大类学生申请准入本大类各学院,须达到如下准入课程学分要求:1.修完本大类开设的共通性平台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程序设计基础”,取得相应的学分;2.修完本大类开设的四门菜单式平台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信息分析、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中的任意三门,取得相应的学分。跨大类学科类准入标准:须修完“数据与计算”、“程序设计基础”,取得相应的学分。学科准入审核依据:1.所有申请者的准入课程及大学数学课程的修读情况;2.其他大类申请者:综合考核成绩(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机试50%+面试50%)。学科准入具体实施办法:1.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学校规定的学科准入工作程序进行;2.按照本大类的学科准入标准,遵循志愿优先的基本原则;3.排序方法:1)本大类申请者按照准入课程、大学数学课程的学分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准入名单;2)其他大类申请者按照“计算机程序设计机试50%+面试50%”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准入名单;4.入校时获得计算机学科或信息管理学科“优先满足大类专业选择”资格的同学,直接进入相关学科学习;5.本大类学生学科分流后,即准入相关专业。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培养方案(一)院系简介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始于1958年,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成绩卓著,同时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在高层次学科平台、科研基地、创新团队方面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空间安全三个国家一级学科,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105人,教授41人,副教授34人,讲师20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依托雄厚的教师队伍,我系建立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直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系本科人才培养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具体体现在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面向领域广等特点。60%左右的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另40%的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就业岗位,平均年薪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更为可喜的是,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5%进入了跨学科就业行列,体现了良好的通识教育和学科融合特点。南京大学计算机事业开创近五十余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科技人才。六朝古都的丰富历史内涵与深厚文化底蕴,百年名校的“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优良学风,几代学人的扎实工作和奋力拼搏,使她在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上,在国内高校计算机学科571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