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防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保靖县阳朝学区的彭娟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地震防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分析教材与学情: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生活的联系。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安逸,安全防范意识逐渐淡薄,此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让学生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最近几年,地壳运动到了活跃期,因此地震发生非常频繁。其中我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大地震,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的地震。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独立性差,很多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知识目标: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能力目标:1、通过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德育目标:1、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二、教法学法(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查找、讨论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合作性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三、教学准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1、在课前两天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有关的资料。2、教师课前准备相关图片、文本。3、教师对学生研究的几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汶川地震发生时的文本资料及图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感受。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防护。(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二、交流展示确定议题,讨论展示,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也使同学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1、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亲自实践利用木板的断裂,了解地震的形成。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总结出自己的发现: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