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要消除技术恐惧症无人工厂不是没有人,智能制造不是不要人的制造。”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在发言中说,“现在一谈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很多人就觉得特别高端,职教不行,培养相应人才得让学生读本科,这就是一种‘技术恐惧症’。”杨进认为,当前人才需求结构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职业培训机构预测,高技能人员占比将从1996年的21%提高到2020年的31%,初级技能人员占比将从33%降到19%,但是中级技能人员比例大体保持在50%,并不会有很大调整”。“这并不能得出结论,未来职业教育都要移到高中后进行。”杨进转而提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高中教育阶段的职普比,数据显示,奥地利有75%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比利时的这一比例为72.8%,芬兰为70%,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国也都在50%以上。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是45.7%,欧盟平均为52.7%。杨进专门就工业机器人应用和3D打印的核心技术及其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咨询过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工业机器人对应的岗位包括现场编程、生产线维护和改进等七大类,如果以100个人为单位,那么现场编程大约10个中职毕业生就能胜任,总体算下来需要中职生的岗位占24%、高职生49%、应用型本科生27%,并没有达到全要本科的程度。”杨进说。同样,3D打印的设备操作、应用等工作中职生就可以胜任,高职生可以做通用零件工艺技术开发、设备技术维护等工作,应用型本科生则可以进行复杂零件、工艺技术的开发。“职业院校要消除这种技术恐惧症。”杨进说,“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仁川宣言》,提出教育的‘2030计划’要走向全纳的、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要求向学习者提供公平的、高质量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