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固定结构,即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固定的词语组合。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例: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如同泥沙呢?3、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例: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译文:虞姬呀虞姬,要拿你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4、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例:王以为何如其父?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1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表选择问的句式。原为“与……孰”的格式。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样呢?二、表示反问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译文: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4、“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6、安……哉(乎)?可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