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生的培优辅后工作一、学生的辅后工作学困生,即教师和学生眼中口中心中的后进生,一个后进,说尽了他们的地位,道尽了他们在班级学习活动中的生存状况。许多时候,他们经历着一次次的失败、冷落和歧视,太多的挫折侵蚀着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动力、信心,渐渐地,他们成了老师的弃儿,成了被关怀遗忘了的角落。由于老师课堂上对他们的视而不见、作业批改时的应付、辅导时的不耐烦等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们,许多人放弃了学习乃至于最终放弃了自己,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蜕变成了“弃学学生”。于是,我们认真思索了怎样辅导“学困生”。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一个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他的收获将是零。”由于差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心相通,差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挚诚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记得我校五年级有这样一位学生,是学校有名的双差生,她不但学习成绩差,还经常逃课,待人冷漠,性格孤傲,仇视身边的一切,因此同学们都疏远她。作为班主任,黄老师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她具有不健全的心灵。黄老师从多方面得知,她的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爸妈长年在外打工,她长期寄在舅妈家,舅妈对她又不好,整天冷漠相看,为此,孩子逐渐变得沉默了。黄老师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改变她,抽时间和她进行了第一次谈话,她表现得极为平静,仅仅用寥寥数语来应付,第一次谈话以失败而告终。时间过了不久,一次她趁别人在黄老师家领牛奶时,顺手拿走了黄老师抽屉里的十六元钱。黄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找她谈心。她战战兢兢地告诉黄老师,由于没有钱,平时借了好几个同学的钱买东西吃,同学们都逼她要,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班主任耐心地向她讲解这样做的坏处后悄悄地送给她一袋面包和一瓶酸奶。几天后,她在作文中写道:“老师,你是最关心、理解我的人,我很感动,从那天后,我觉得我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每天想着你来上课。”看完她的作文,黄老师在批文中写道:“你是一位很好的孩子,你受的苦老师理解你,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告诉老师,好吗?”慢慢地她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近了,她与同学们也相处了,平时在校说话了,笑了。我们坚信,只要老师和同学们都去理解她、关心她、帮助她,她心底的冰会融化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她自己。一年后,我们终于看见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2、优先提问、微笑鼓励课堂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让优生“包场”,差生冷落一旁的现象时常发生。久而久之,差生听课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身在课堂、心在窗外。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是使之得到转化的一个很好途径。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差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充分给予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所教的班级有一个叫做黄丽丽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在20分左右,而且得分的题型都是选择题、填空题。许多时候我和其它任课教师都在怀疑,他的得分是不是都是抄的,都是蒙的。一年多以来他是唯一的一个我默许的可以不交作业、可以不交试卷、可以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而理由,就是因为她是地地道道的“差生”。那时我想,与其强迫她做自己做不了的作业,学习自己掌握不了的知识,与其逼着她抄作业,不如把时间留给她,让她干一点自己可以喜欢干的事情。但有一天,就是这个差生,是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