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和下》教案《上和下》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可能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上和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上和下》教案1教材分析:1、供应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阅历和第1页共48页爱好。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嬉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2、数学学习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在嬉戏中思索,在生活中运用。注意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3、体现数学学习的特性化要求。教学中留意张扬学生的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索方式去实践,去应用。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第2页共48页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育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2、让学生经验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育学生按肯定依次进行视察的习惯,同时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肯定的空间方位。第3页共48页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打算:课本,文具盒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嬉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大家依据老师的口令做嬉戏好吗?(老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嬉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爱做这样的嬉戏吗?喜爱的请举手第4页共48页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问题:(1)学习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2)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上、下、前、后呢?(3)学习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细致视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索下面的问题:(二)出示自探提示:第5页共48页(1)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2)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3)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4)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5)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二、解疑合探(15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沟通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第6页共48页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假如发觉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假如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肯定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晰就可以了。4、反馈练习(1)简洁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第7页共48页做一做第1题。(2)趣味应用,培育思维的敏捷性视察四周状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趣味测试:(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三、质疑再探(5分钟)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第8页共48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预设问题: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四、运用拓展(10分钟)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内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2、请你画一画: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在它的第9页共48页上面画长方形,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3、学生谈学习收获。老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共享。4、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老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相识。板书设计:上下前后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