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调整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意见》精神,现就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教育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引导学校和家庭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切实减轻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幼儿园“小学化”,不断提高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育质量。二、具体要求(一)对幼儿园的要求1.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学习拼音、不练习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不建议开展外语教学。2.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大班下学期安排“参观小学”“邀请小学生和小学低段教师来园交流”“学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让幼儿提前了解和体验小学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3.重视培养幼儿倾听和阅读习惯。结合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如绘本阅读),引导幼儿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养成幼儿认真倾听、喜欢阅读、大胆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不良坐姿和握笔姿势。4.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及运动习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5.重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幼儿自主安排和有序管理时间、物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自我保护能力。6.重视建立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7.重视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多种场合、情境让幼儿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使幼儿学会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环境。8.适当调整幼儿的作息安排。大班下学期可增加集体活动次数和规则游戏比重,适当缩短自由游戏和午睡时间。9.调整活动室的空间布局。大班下学期增设模拟小学学习情景的活动区域,指导家长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布置独立的学习和阅读空间,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10.重视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大班下学期安排“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开展“幼小衔接”宣传活动,缓解家长焦虑情绪,转变家长“重知识、轻能力”等观念,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二)对小学的要求1.开展“新生入学”主题活动。确定每年九月份为一年级“幼小衔接月”,设计入学课程,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环境创设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确保孩子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组织一年级新生开展“熟悉校园”“认识同伴和老师”“了解学习科目”“认知校园常规”等主题活动。2.坚持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准确把握一年级尤其是上学期的学习要求,根据学情整合、优化教材内容。适当延长拼音教学时间(不低于45课时),提倡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逐步巩固拼音技能。不提倡汉语拼音一结束就进行“拼音过关”测试,不组织口算比赛。3.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重视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4.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经常提醒学生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增减衣服、按需喝水和如厕、熟记家人联系方式等。5.丰富教育教学方式。低年级课堂教学活动应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关注过程体验。可适当借鉴幼儿园教学方式,倡导游戏中学、做中学。适时安排课中操。6.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布置趣味化、实践性的作业,提高作业布置和反馈的有效性。7.倡导课程整合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开发主题式课程,进行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协同教学,班额较小的学校可实施低年级包班教学。8.创设充满童趣化的班级环境。可适当将学具、智力玩具、学生作品、课外读物等放置在教室里。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摆放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符合低年级学生生理特征的硬件设施,如可调节高度的桌椅、高度适合的图书架等。9.建立“幼小衔接”教研机制。合理搭配一年级各科教师,选择有低年级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安排一年级教师在新生入学前观摩幼儿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