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介绍:单元介绍:本单元叙述明朝和清朝前期,即公元1368年至184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同时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本单元共9课,其中知识课8课,活动课1课。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盛世局面。郑和航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清两朝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与此同时,设置特务机构,实行文化专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隔绝了与世界的联系,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由发展转向停滞,文学艺术呈现繁荣景象。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要点: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4、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5、能结合“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6、以明长城,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7、了解古代的文学成就,能举出明清的科技艺术方面的成就。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单元体系单元体系一、明朝皇权的加强二、明朝的对外关系三、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四、清朝的对外关系五、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六、盛世危机七、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技文艺明朝的建立加强皇权的措施废丞相废丞相设三司设三司厂卫制度厂卫制度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字狱一、明朝皇权的加强影响:主观上: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维护朱氏王朝的统治;客观上:有效的防止了地方割据,起到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末红巾军大起义(2)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间:1368年定都:应天(南京)年号:洪武明朝疆域图(一)废丞相设三司1.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2.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3.军事:设五军都督府: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调兵权授予兵部布政司(民财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事)加强皇权的措施加强皇权的措施影响:秦朝以来沿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被打破,君权、相权合二为一,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二)厂卫制度2.内容:3.评价: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锦衣卫(朱元璋)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1.目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加强皇权的措施加强皇权的措施2.特点:四书五经范围内作答,文体限于八股文。3.作用: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三)八股取士1.目的:选拔官吏,加强统冶。加强皇权的措施加强皇权的措施难点突破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明朝八股取士唐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诗赋、政论不能发表个人见解可发表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不限文体影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7课1、郑和下西洋明朝对外关系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共七次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和影响2、戚继光抗倭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骚扰中国东南沿海。16世纪中期,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在福建、广东和另一抗倭将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文莱天方天方木骨都束木骨都束慢八撒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刘家港红红海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