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揭东一中物理组吴丽冰(一)、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教学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三)、教学活动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力是怎样定义的.---------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问:什么是相互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那么,大家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1:用两块相同形状的海绵A、B,然后将它们对齐并相互挤压,可以观察到其形状发生了变化,因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所以它们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海绵A对海绵月有力的作用,同时海绵B也对海绵A有力的作用.举例2:可以用力拍巴掌,两个巴掌同时感觉到力的作用.举例3:(实验演示)将甲、乙两个悬挂在同一高度的磁铁,慢慢地靠近些,可以看到它们很快地相向运动起来.可见,磁铁甲对磁铁乙施加了力,同时磁铁乙也对磁铁甲施加了力的作用.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结以上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物体间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大家猜想一下.学生猜想讨论需要进一步验证大家的猜想.同学们想一下怎样来进行验证呢?那么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进行设计,需要什么样的器材,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大家自己先进行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积极思考设计实验,选取实验器材问:选取的器材应该具有什么特性?-----选取的器材应该能够测量力的大小,这样才可以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问:我们常见的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弹簧秤.问:我们需要几只弹簧秤呢?为什么?-------两只,因为需要同时测量两个力.展示实验方案把两个弹簧秤A和月连结在一起,如图4—5—1甲所示.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月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月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并且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向右,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向左,这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通过上述练习可知有以下的结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举例: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A.一对B.两对C.三对D.四对解析:答案应该选C.木块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是: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和它对地球的引力;木块对地面的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