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2.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B.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3.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2.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3.表1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表1据表可知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4.《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5.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A.都来自官营手工业B.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C.与市场联系紧密D.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7.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A.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8.右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9.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10.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发展C.城市规模的扩大D.长途运输的便利11.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12.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A.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C.“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13.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A.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C.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14.“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A.政府统治危机严重B.中国已经全面开放C.自然经济正在解体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15.“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