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廖屯中学郝春兰课标内容(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日常生活、就业制度及观念、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并开展社会调查,感受新中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加深对城乡差别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树立历史责任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法、自主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日常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教学理念重视学习过程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社会生活变化方面的书籍、资料、网页,准备与社会生活变化有关的音像资料。2、本课导学案。3、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网络媒体、图书资料等途径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做好展示的准备。【导入新课】播放宋祖英歌曲《越来越好》提问:听到这欢快、蓬勃向上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上节课大家了解了我国教育、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板书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案,先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内容的填充,教师巡视点拨。2、小组内成员互相传阅本组成员的自学成果。3、抽查一个小组展示。(二)合作探究(出示相关内容)探究1、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我国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谈谈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各小组负责展示一个方面的内容,可采取说、演、画等形式,展示时间2—3分钟)探究2、感受变化,完成下列表格。比较项目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说明了什么?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生活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个性展示】1、各小组上台展示相应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2、播放视频资料《衣食住行的变化》,进行“历史回顾”并进行知识归纳。【拓展延伸】(电子白板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为主)1、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城乡差异是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经济环境不同造成的;由各种历史原因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造成的,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新农村建设等,努力缩小这种差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变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大团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谐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课堂小结】1、学生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2、教师小结(教师进行本课知识小结:)今天我们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蜜是蜜蜂辛勤酿造出来的,幸福的生活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创造出来的。今后我们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教师过渡:知识来源于生活。看看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在达标检测上完成,【巩固练习】完成达标检测的内容(电子白板出示,教师批改组长的练习,组长批改组员的。)【作业】请你展望并描述10年之后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况。(要求:正确把握时限,展开合理想象)【结束语】教师:祝同学们学业越来越好!祝祖国母亲越来越好!最后在音乐《越来越好》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