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在新高考新题型中,史料价值是常见的一种题型,体现了历史的学科素养。解答此类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判断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例如:出土的瓷器,钱币、化石、遗迹、遗体、历史建筑、当事人亲身经历后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日记,古代的档案,收录当事人文章的文献等都是第一手资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述,传说,故事,传奇,神话等都是第二手资料。【链接】史料的分类及价值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2.按史料价值划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般而言,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例】(2020年·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记载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其次,分角度,从信息提取和史料价值分析。角度可以分为材料来源和材料内容,信息提取抓关键字词概括,并写出反映的史实;史料价值从宏观上进行概括。【解析】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反映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可知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从宏观角度进行相应的总结。常见的宏观角度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解析】所以这个工作笔记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参考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