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效应提高学习成绩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其中,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启示:在记忆知识时,可以将其拆解成多个小部分、多更改重新背诵的顺序,营造多个“近因”和“首因”。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跳蚤会跳起来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启示: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那么,你给自己的高度在哪里呢?如果想进一步学到更多知识,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当然,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知识,新的事物。启示:无论在过去的考试中取得多少进步,切勿骄傲自满,别被过去的优秀绊倒。保持空杯,不断重新出发。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每个个体都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启示:在学习中,也不要忘记周围同学的力量。成立互助小组、互相提醒和监督、共同研讨错题、复习巩固,你们就会是一群力量强大的蚂蚁军团。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原生性懒惰的沙丁鱼见了鲶鱼后四处躲避,生命力变得极其旺盛,大多数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启示:你看,竞争带来了压力,压力转化成动力,动力激发无限的潜能。在学习中何尝不是这样呢?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鲶鱼对手吧!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再专业的运动员跑完30公里也难免会产生疲劳感。可是快到终点时,哪怕再疲惫,运动员也可以加快速度,全力冲刺,这就是确定目标的神奇作用。启示: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把这种马拉松效应应用到学习领域,比如阅读。每本书都只有一个终点,当我们将几百页的内容自行分成几个部分以后,就无形中增加了终点的数量,让我们能够多次体会到冲刺的快感。由此产生的阅读动力是不容忽视的。原意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挫折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淬火效应中的冷却剂,经过冷却剂的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启示:当你在取得成绩时,可以寻找“冷却剂”让自己沉稳下来;当你成绩不太理想时,勇于面对不足,仔细思考和反思,也许这又是一次成长、进步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