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教学反思来宾市第八中学温明这节课是出现在学校2015年春季学期的青年教师赛课上,上完后,我觉得很不理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自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1、注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导入部分提问美元为什么曾被称为美金?课堂教学展示多幅图片,尤其是三大组织的图片,让学生对构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组织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相关内容的冲动。2、注意问题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按课标要求,重新整合了课本内容,把本节内容设计成三大板块:背景、过程、评价,以利于学生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的体系。有待改进的地方:1、历史概念教学是虽有体现,但并不系统,有待加强;2、由于各种原因,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把握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以至于最后的延伸探究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能体现,留给学生课后探究。3、备课太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懂的。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涉及的经济学知识较多。还有,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二十年代国际经济发展的情况既不是很关心,也不是很了解。就我个人而言,坦诚地讲,一些经济学理论我也是吃得不是很透。(比如:货币升值及贬值的利弊问题等。)所以,我进行本课教学的基调还是通俗化,尽量抛开艰深难懂的理论,但是课后感觉效果不是很理想。如课后学生反馈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不够理解,所以简单化不等于淡化,有些知识还是需要重点去讲解。4、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当学生上课的情况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时,我就会沮丧,没能转换情绪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亲和力,使课堂的氛围陷入恶性循环,这是我认为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地方,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去改进的问题。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曾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更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历史教学中,由于是对过往历史的再现,这就容易造成乏味现象,因此要注意讲述过程中的口语化,让学生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了解问题。教师在讲授时要有激情,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教师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一场声行并茂的课堂,更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中情感价值的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注意课堂情绪的控制,增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