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深度融合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已迎来人工智能发展时代。当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正在以超过人们预想的速度发展。这门前沿科技是引领现代教育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已被应用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当中,深刻地改变着过去的教、学、考的形式,由其嫁接而来的“AI+教育”正在引起一场教育革命。在信息时代,如何让人工智能为这场革命赋能,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人工智能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机遇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报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包容和无处不在的学习访问,有助于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英国教育家安东尼·塞尔登先生曾经认为,人工智能更加公正和公平,能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所需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收获成长,定制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北京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表示,“AI+教育”正在引起关于教育的一场革命;充分认识“AI+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发展时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合理运用互联网,充当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虽然科技变革教育,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可以说,如果在我国所有学校中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将带来颠覆性变革;因此拥抱技术,尊重教育本质,才能迎接未来挑战。“AI+教育”主要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或者与同伴合作,互相探讨。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合适的学习方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还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还是能给教育带来诸多机遇,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各方面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加快全球课堂的普及,并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工作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困难,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是效率工具,取代低端的劳动,迫使人类智慧向高端劳动迁移。而教育的本质是用一个灵魂去点燃多个灵魂,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当知识可以越来越容易地被外部存储和调取,当很多低端的脑力劳动可以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人类的智能必然需要被解放出来,去处理更多复杂智能才能处理的事。从这个角度去看,人工智能技术越发展,素质教育就会变得越重要。当然在提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降低练习和反馈部分的成本并提升效率。智能技术变革教育具有个性化、情境化、数据驱动、新教育生态等基本特征,它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个性化推荐,真正精准找到学生弱项,提升学习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教育的多个变革,包括教育思维模式从一维到多维,知识体系从单一到跨界,教师能力从一元到多元,教育技术从单一到复合,教材呈现从纸质到数字等。在个性化教学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精确地告诉老师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这样,老师便可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而在教学方式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老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全时互动、以学定教,老师上课也不再只是一本教科书,而是可以任意调取后台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当前,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都有了应用。比如,通过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和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语言口试测评,也可以纠正、改进学生的语言发音;而人机交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