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及作用襄安中学郭加文小说的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做客通过环境或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课文中总共有三处,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①开篇(1—4、6段)作者描绘了一幅黄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画面。“连绵的黄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铺天盖地的大风”“天空弥漫着尘埃”。开头写春天的迹象,气候转暖,交代时令,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了主人公孙少平最初入校时灰蒙蒙的灰蒙蒙的心境。(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令、展示人物心境)但黄风过后,天气转暖,天地一派“桃红柳绿”:柳树抽出了细丝,桃杏树缀满了粉红的花蕾,“树木的枝条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一切都预示着即将好转,青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孙少平的身上。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孙少平的身上。(环境描写作用:塑造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作用:塑造人物形象)②做客中(课后思考三)(1)对革委会大院的描绘“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2)对田主任院格局的描绘“一共四孔窑洞,一个不大的独院,墙那边看来还住着另外几家领导,格局和这院子一模一样,”(3)打量吃饭的窑洞“窑洞里不盘炕,放着一些箱子、柜子和其他杂物……显然是专门吃饭的地方。”环境描写作用:A、以孩子眼光写孙少平的感受(衬托人物心理)B、充满地域的特点(窑洞、盘炕)③做客之后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通过孙少平的主观观察,预示着一个下午紧张的心情这时已经开始舒缓开始舒缓,因此,这种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才会让人感到如此的美好,表现了孙少平在润叶姐的亲切关心下心情舒畅舒畅的感觉。(环境烘托人物心理变化)一、了解考点(安徽)时间题例20092010201120122013文体题目小说董师傅游湖小说洗碑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往事散文樱桃考题13.(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无典型例题。无典型例题。无典型例题。一、了解考点(2013全国)省市天津卷山东卷题目胡杨人家活着考点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09安徽卷(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答:运用比喻,描绘了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10安徽卷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试题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13天津卷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道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试题答案】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13山东卷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试题答案】①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