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课教学(转载)摘要: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解疑的过程,如何运用习得的知识描述同类题材,如何收放自如地调控课堂,如何设计语篇教学力争课堂的生成自然有效……大量的困惑在实践中涌出,而存在的问题又在不断的试验、改进中得以解决。我也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所得记下,就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从2003年到20010年,本市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已经七年了。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3年大家比较关注单词、对话的教学。大批的优质课、示范课给了一线教师极好的示范与引导。第二阶段,自然是小学英语的阅读课教学----即语篇教学。何为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语篇教学并非单纯的语篇知识的教学,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大篇的情景对话与较长的文章,传统的“读课文-----译课文-----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形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勇于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本人现担任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尝试了这种阅读教学的模式:交互模式。即:以自上而下模式(从整体----局部的方法)为主;以自下而上模式(从单词---句子结构---段落---全文的方法)为辅。教学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读前活动----阅读活动----读后活动。一、读前活动。它的目的有:1)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2)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活动。3)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开展呢?1、标题讨论在阅读前,教师先让学生注意课文标题,让学生讨论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的大概内容,无论学生猜测的正确与否,最终都会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谈论的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2、背景介绍在阅读前,教师做一些背景介绍,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使他们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联的知识。介绍时最好用英语,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过背景介绍与标题讨论都不宜过庞,过多,只发挥“切入”作用即可。3、生词教学为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课文,在阅读前可先教学课文中所出现的关键生词,即那些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而又难从上下文中得到词义的生词。多数生词可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4、提出主旨性的问题。在阅读前,可以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或一般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因为阅读总要有个目的,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指导性问题数量不宜过多但要合乎两点要求:1)要涉及课文的主题或最重要的事实。2)学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二、阅读活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阅读为主。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交代清楚阅读的任务。总的来说,该阶段设计的活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的。活动可以有:浏览以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体信息,将信息图表化;记住要点,勾画文章结构;回答各种问题等等。三、读后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1)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2)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围绕这一阶段所设计的活动应侧重于对课文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文章结构的基本练习。如本课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练习活动的选择和设置应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系。具体可选择如下的口头和书面活动:1、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归纳,以及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态度等的对话。2、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对改写后的短文听写或完型填空;围绕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复述课文等。(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要复述课文,最好改变原作者的角色,以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口气讲述,以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以上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巩固所学语言形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