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0102一水循环主题二河流主题目录03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循环主题气态液态固态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96.53%供应人类所需的淡水形态(一)水循环的类型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水量最大,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水循环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1.影响蒸发的因素《53》P63页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季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补充到《53》P63页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三)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四)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1.正向利用(4)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5)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2.负向影响(1)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2.负向影响(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4)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二河流主题(一)河流水的补给方式1.大气降水补给核心在于气候。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一)河流水的补给方式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核心在于时间:发生在春季。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最为典型,以及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有分布。东北地区的河流出现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春汛缓解了春旱。季节性积雪融水径流的变化主要与春季升温快慢和冬季积雪量有关。自然因素: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②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③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对水需求量大。其他因素: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较严重。回顾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东北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和冻土的融化为其提供水分,使土壤保持很好的墒情【墒情:在我国,通常是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