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高2017级4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佛教的广泛传播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C.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鳖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南北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渐趋向平衡B.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官营专卖D.市坊制度6.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出现股份制商业公司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洋务企业B.外国资本企业C.民族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8.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9.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B.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10.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C.商战思潮的深远影响D.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11.下表是1931~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年份进口出口逆差19311433909524193210494935561933864393471193466134431719355903702201936604453151对表中数据解读不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彰B.外国倾销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贸易数量D.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1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B.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D.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13.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