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1.自然灾害的判断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等承灾体。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灾害带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环太平洋灾害带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2.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分析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即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因此,以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灾害集中;人口、经济集中,从而形成了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确定。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原因是。(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河水的变化是。(4)图示地区“缩小”灾情的措施有:______。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解析】从图中看,地下水位线向水井倾斜,形成了地下漏斗,所以该地区一定存在着过量抽取地下水问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砍伐森林,必然会引起地下水、地表径流水情变化。【答案】(1)西坡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2)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3)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洪水水位增高(4)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2.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3)M国处于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之一的________带上,试列举除热带气旋外的该灾害带上的两种多发灾害的名称。【解析】学以致用是学习地理的归宿,而利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现实问题是“有用地理”的具体体现。结合本题材料内容特别是图示经纬网以及海陆轮廓可以看出以下信息:一是M国为孟加拉国;二是N是形成于北印度洋的热带飓风。结合中学地理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可以知道,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与该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密切相关;而热带气旋导致该国洪灾的原因与热带气旋的本身特点密切相关。三是M国地处20°N以北,在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上。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答案】(1)(孟加拉国或M国的)地形图、水系(河流)图、气候(降水量)图。(2)(热带气旋会带来)暴雨天气,导致风暴潮。(3)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洪水、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其中任举两种即可)。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3.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1)~(2)题。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1)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是(双选)()A.强风B.干旱C.地震D.洪水(2)为减小上述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其造成的损失,下列措施适宜的是(双选)()A.植树造林B.修建水库C.加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D.建设护坡工程【解析】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最重的是干旱和洪水。植树造林和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诱发地震,能改变水的时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