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沭一中高三语文作文系列训练学案张洪山印2020-09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定向升格训练一、题型特点:1.概念阐述“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其《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中提出的。在他看来,该类型作文“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看作是“新材料作文”的延续与发展。“新材料作文”的优势在于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但是,提供过多角度的材料,也为考生提前准备几个应万变的角度进行套作提供了可能。然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承继新材料作文的“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重视考查思辨能力”等优势的同时,还强化了写作任务的指向,降低了考生套作的可能性。“任务指令”的设计让考场写作从“条条大路通罗马”变成了“一条大道通四方”,考查考生在任务指令的驱动下去思考、辨析、权衡的思维过程,引导考生形成写作的内在动力;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显现出自己的文学素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价值观念。2.任务的呈现(1)显性的呈现所谓显性的呈现,就是试题材料中有明确的文字要求考生必须写什么。如2015年全国卷Ⅱ作文“给违反交规的父亲的一封信”,显性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女儿举报父亲”;2015年全国卷Ⅱ作文“风采人物评选”,明确要求考生“阐释谁最具有风采”;2016年上海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评价别人的生活”;2016年浙江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虚拟世界”;2016年天津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青春阅读”;2017年全国卷I作文"中国关键词”,明确要求考生选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2017年全国卷Ⅱ作文“感悟中华名句”,则明确要求考生选两三句名句写一篇文章。2018年全国卷工作文”‘世纪宝’追梦、圆梦”,则要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找出其联结点并结合现实进行阐述,进而发掘其蕴含的深刻主题。(2)隐性的呈现所谓隐性的呈现,就是试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写作内容要求,但事实上,考生的写作内容绝不是随意而定的,而是要根据材料的内涵确定写什么,如果不写这个内容,那么文章必定属于跑题文。如2016年全国卷工Ⅱ作文虽说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写什么,但考生的写作内容必须包含“教育”这一话题,如果文章偏离了“教育”这个话题,则必定跑题;又如2016年北京卷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如果文章偏离了“老腔”这个话题,则必定跑题;再如,2018年全国卷Ⅲ作文,考生必须结合标语提供的写作背景,揣测标语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寻找三者的关联,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提取素材,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写作任务。(3)任务的写作要求2临沭一中高三语文作文系列训练学案张洪山印2020-09所谓任务的写作要求就是试题材料中给考生明确指出的硬性写作指令。如2015年全国卷工作文“女儿举报父亲”的写作要求是必须给女儿、父亲、交警中的任何一方写一封信,如果考生给多方写信或写的文章不是书信体,则明显属于偏题或离题;又如2015年全国卷Ⅱ作文“最具风采人物”的写作要求是必须从老王、大李、小刘三人中评出最具风采的一人,如果考生没有“评”或评出多人或不以他们三人中评选,则明显属于偏题或离题;再如2017年全国卷I作文“中国关键词”,其写作要求是考生所选的两三个关键词必须形成有机关联。2018年全国卷I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8年全国卷Ⅲ作文,如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没有涉及,则必定跑题。3.题型与特点(1)回应与解答类(隐性“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南非有一位叫伯纳德的医生,他在担任实习医生的时候,为一个7岁孩子做心脏手术,却误伤了孩子的心脏外壁,孩子死了,伯纳德吓得够呛,充满懊悔。他的指导医生李拉海问他,你有没有从这次事件中学到东西?伯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