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李时珍》教案《李时珍》教案范文锦集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李时珍》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李时珍》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第1页共55页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宏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4.学习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育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犯难点。教学思路:第2页共55页初步理解——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教学生字词教学资料: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4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第3页共55页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教学用具:1.《本草纲目》书。2.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第4页共55页1.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指导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2.读后思索:①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三、检查预习状况。1.指名分段读。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第5页共55页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思索、探讨:这一段告知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2.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并思索:(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第6页共55页(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3.学习第3自然段。轻声读,边读边想:(1)“到处留心”、“暗自登记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了父亲遇到的疑难病症呢?(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白什么?五、教学生字词:第7页共55页诊职症效凑六、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其次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诊费职业有效对症疑难病症救死扶伤2.辨析词语:“志愿”“自愿”第8页共55页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1)轻声读,思索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3)说说3层意思。(4)理解重点词句。①“一面行医,一面探讨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第9页共55页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白什么?2.学习第5自然段。(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打算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沟通。)(3)指导朗读。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示意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第10页共55页远”“寒冷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珍贵。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宏大精神。3.学习第6至7自然段。(1)齐读。(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第11页共55页(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重量)。(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闻名、宏大。)它闻名在哪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