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对联大体可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行业类等。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天增岁月人增寿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春满乾坤福满楼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对联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的基本要求:对联的基本要求: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词性相当种类相当词性相当种类相当结构(格式)相似结构(格式)相似围绕同一主题围绕同一主题仄起平收仄起平收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平仄合。对联的特点认真观察下面几则对联,说说对联的特点要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冲破水中天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对联要求二:用字不重复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对“细雨”,“吹”对“润”,“柳绿”对“花红”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对联要求三:词性要相同•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拳”对“脚”,拳——名词;脚——名词。“打”对“踢”,打——动词;踢——动词。对联要求五:仄起平收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下联末句尾字用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5、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项羽6、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7、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8、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9、青史终有情。魂兮灵兮,独教双五日香奠汩罗才子;暴秦今何处?命也运也,反使两千年光耀楚国文章。赏析下列佳联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赏析下列佳联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