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铺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二、新课导入(一)导入现状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仍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直接跳过进入新授内容,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导课总是千篇一律———“上一课我们讲了……,这一课我们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甚至是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还有些教师太过于注重课堂导入,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导入部分,以至于在新授部分的时间太紧张,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更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二)低年级数学新授课导入的常用方法依据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低年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教师自我的优势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导入。本课题同时也要研究不同教学内容最适合哪种导入方法。常用的导入方法有:1、创设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法是指运用语言、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很快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把学生关注的事请入课堂,比如奥运会、大地震、购物等。二是从故事导入,由故事中抽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导入新课。三是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情境,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情境。2、设置悬念导入悬念导入法是指在新的教学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新的教学中。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但是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也就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思考,从而也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解决悬念问题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3、以旧引新导入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本来就是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它环环相扣,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成为新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去掌握。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教学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并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搭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常见的做法有: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对上一节所讲的内容,概括的小结一下,扼要地复述出旧知识之后,进而提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3、通过学生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是依据数学知识特点而定的,但也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如同游戏、情境等结合起来,让学生高兴地复习旧知,伴随着成就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4、开门见山导入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点明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