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目录后的《致同学们》一文,引人深思。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电荷量及元电荷的概念.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科学探究: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并借助验电器感受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过程.科学思维: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物体带电的本质,知道三种带电方式的实质是相同的.¸ÐÓ¦Æðµç(1)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①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答案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左侧A带负电,右侧B带正电;(近异远同);②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答案把A和B分开,金属箔片仍张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③C已经移至远处,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案A、B接触,电荷中和,金属箔片都闭合.(2)带正电的物体C与不带电的物体AB接触,使物体A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答案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AB转移到物体C,物体AB中电子数量减少,因此都带正电,左侧右侧金属箔张开,都带正电。1.两种电荷(1)电荷的分类:电荷和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电.(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2.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电.一、电荷及起电方式正负正负排斥吸引转移负正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远离异号同号静电感应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知识深化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同性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自由电子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发生转移,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实质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说明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例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例2(多选)如图2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最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图2解析A、B开始都不带电,把C移近导体A时,由于静电感应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带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所以两边的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B正确,D错误.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