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18页中的例题1、2、3以及“课堂活动”中的1、2题和练习四第一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一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问: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写几个吗?小结:问: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如果算是中的两个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一、教学例题二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法,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两边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结合律。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点。引导: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一定相等呢?请任意举例验证。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注意: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二、教学例题三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让生想想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再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演。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自主思考后也可在小组中交流。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中商量、归纳、概括出乘法交换律。独立思考解决。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先观察,在思考,最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讨论。)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上。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4、练习四中第一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师巡视,重点辅导差生。并抽生板演在黑板上,订正时让生说一说依据。先说再做。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独立解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中2——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旧知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文字加以叙述和用字母表达式。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可适当设制几道相关的练习。独立思考、回忆。课堂活动1、练习四中的第2题,3题让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中,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2、第4题,独立解决,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题的思路。师重点辅导学困生。3、第5题,让生先独立观察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可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决的思路。4、第6题,让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生判断。最后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随时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5、思考题:重点突破两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不难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必须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独立完成。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再解决。在发言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判断同学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然后选择其中3个也可以自己另外提出问题解决。独立观察、思考,也可在小组中商量,讨论。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中例题4、5及“课堂活动”中1、2题和练习五第一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