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二、商鞅变法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3-导入新课立木为信请同学们学说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4-一、战国七雄讲授新课-5-战国七雄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强大的诸侯国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6-战国七雄示意图战国时代,除周王室外,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了帮助我们记忆战国七雄的位置,我们可以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来记忆。-7-活动探究一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时期目的规模影响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兵力少,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会盟称霸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兼并统一兵力多,时间长,死伤多国家逐渐趋于统一-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概况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战国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齐减灶法齐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9-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0-二、商鞅变法-11-(1)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是什么?-12-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哪一个国家的什么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13-商鞅变法舌战图在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客卿,准备主持变法之后,以甘龙、杜挚为首的保守势力就纷纷反对。对于重大事件,秦国历来有在朝堂上进行争论的习惯,所以在秦孝公的主持下,商鞅和甘龙、杜挚等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14-活动探究二同桌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商鞅变法是在哪一年开始的?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5.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1)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根本原因)(2)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3)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确立新的经济政治秩序,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15-具体措施作用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富)军事奖励军功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兵强)5.意义:一是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二是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废除了旧制度,逐步建立起新制度。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1)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