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四大固定句式大特训五、“……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或“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1.项王未有以应。(《史记·鸿门宴》)译文:项王没有什么话可拿来回答。2.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史记·项羽之死》)译文: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等汉军到了,没有什么可拿来乘渡的。3.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鸿门宴》)译文:(项庄)说:“君王与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用剑起舞助兴。”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荀子·劝学》)译文: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译文: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拿来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没有办法拿来度过她的余生。【拓展文段】1.初,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⑴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①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⑵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②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③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注释】⑴对仗:当廷奏事。⑵戬:高戬,时任司礼丞。【译文】起初,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回答说:“①如今的朝1臣当中,没有人能够拿来取代薛季昶。”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②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在朝廷上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证实魏元忠有罪。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③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来求得苟且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为什么竟然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②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③圣人之道,卒于鲁⑴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注释】⑴鲁,《论语·先进》曾说“参也鲁”。参,孔子的学生曾参。【译文】天底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做这件事,那么困难也变容易了;不做,那么容易的也就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学这件事,困难的也变容易了;不学,容易的也会变困难了。①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