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李淑萍一、学情分析:1.取得的成绩:师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共同研究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这个物质世界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知识点过关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2.存在的问题:由于活动时间场地和材料限制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走过场,导致学生的知识理解受到限制,有时只是为了考试而记诵,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二、教材特点:1.知识内容生疏。与中年级相比,高年级知识内容有三个变化:时间上由当代向古代变化;空间上由近距离向远距离变化,如太阳系、银河系、宇宙都是非常遥远的事物;物体的性状由宏观物质向微观物质变化,如病毒和细菌用肉眼是直接看不到的。这些内容远离教师、学生的生活,因此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比较生疏。2.知识面较宽。小学科学是启蒙教育,不要求学生掌握过深的概念,但知识面很宽,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还涉及到科学文化(科学史)、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一些内容。如,六年级下册“风格各异的建筑”单元的内容,是集科学、技术、文化、环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内容。3.开放性强。高年级很多知识的外延是开放的,它的深度、准确性没有一个尺度。如,五年级下册《克隆羊-多莉》中的活动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定性的结论,只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认识到什么水平,没有具体的规定,很难把握对与错、深与浅。4.联系性强。高年级很多知识是建立在中年级基础之上的,知识起点比较高。比如“生物的繁殖”是在学生认识了“多样的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之后设计的,如果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好,理解起来就会感到吃力。由于上述原因,高年级教材内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难度大。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得出一个小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各种动植物;能有根据地设定标准对纷繁的事物进行合理分类;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或类比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能分析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结构、特点、关系、产生原因、异同点等,并能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说明理由;能从实验结构或曲线图中分析或推测出相关的结论;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能。2.能大胆地进行设想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交流观点、方法、共享资料等信息,和谐地开展研究、制作等活动;能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能发现各种常见事物的内在和外在“美”;能公正地评价别人或自己的研究结果、观点、作品等;能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3.能具体说明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常见简单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说出“青春期”出现的各种特征及需要注意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基本组成成分的作用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能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和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4.能分析、发现、举实例说出各种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帮助;能推测出各种事物中与环境和谐的因素;能举例说明使事物与环境保持和谐的意义;能利用已知的科学技术解决常见的简单问题。四、教学重点: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3.有序的生态系统:指导学生观察、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利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习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探究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联系日常的行为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4.宇宙与航天技术:认识银河系和宇宙,感受科技技术的发展给人们认识宇宙提供了便利,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搜集相关资料,设计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和其他国家对宇宙与航天技术研究的新成果的新动态。5.“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从中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精神。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