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布老虎》《舞龙》教学目标: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教学重难点: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2.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教学准备: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布老虎》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2.初听乐曲(1)完整聆听乐曲。(2)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3.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乐段。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主题。③学生用“梆”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2)欣赏第二乐段。①聆听第二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主题。③用“噜”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布老虎温顺的样子。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3)欣赏第三乐段。①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②教师总结: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③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4.完整欣赏(1)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2)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5.导入欣赏《舞龙》(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6.聆听全曲(1)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了哪几件打击乐器。(2)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7.复听乐曲(1)请同学们分辨主,听出了什么样的节奏?教师可提示第一课《花蛤蟆》中的几种节奏。(2)教师总结: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有几种经常出现的节奏,如“XX”“XXXXX”“XXX”“X.XXXXO”。8.编创《舞龙》(1)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可分组演奏一种节奏,也可全体一起演奏。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水桶代替大鼓,用鼓棰或手掌敲击;桌子代替小堂鼓,用筷子敲击;铁制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小镲,用小棍敲击;用拍手代替大锣。9.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同时也感受到《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请同学们听着音乐,有序的走出教室。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