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正确理解是()A.世界上存在着一切事物和现象B.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C.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独立于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的变化B.地理环境的变化C.上帝的杰作D.劳动的推动3.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C.有健康的人脑就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世界的反映4.“拨苗助长”的错误在于()A.夸大了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动性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是永恒变化的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人类社会的客观性6.“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是因为()A.中国模式以主观和客观相脱离为特征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D.意识依赖于物质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主要体现了()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A.普通联系的观点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观点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观点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观点9.“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彗星、地震预示着国家的兴衰”、“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等所谓的联系是()A.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联系B.事物必然的普遍的联系C.事物直接的真实的联系D.主观臆造的虚假的联系10.下列说法与下题结论相统一的是()A.塞翁失马,安知非福B.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C.揠苗助长D.事过境迁11.下列说法蕴含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是()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②田忌赛马③声东击西④水滴石穿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①⑤⑥1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C.矛盾双方是互相决定的D.矛盾双方是互相转化的13.“集中优势兵力”“好钢用在刀刃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抓住矛盾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D.抓主要矛盾14、“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岂是庸人爱自扰。”读诗回答14-15题。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B.否认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D.只注重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15.吸取诗人的教训,我们应该()A.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认真研究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D.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16、18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手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据此回答16-17题福楼拜的观点告诉我们()A.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C.世界上的事物毫无共性可言D.两分法是最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17.根据福楼拜的观点,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坚持()A.一分为二的观点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把握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18.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的一切活动()A.整个世界B.客观世界C.主观世界D.有形世界19.“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