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备注:无)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1.(2012·北京文综卷·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1年题组(备注:无)2010年题组1.(2010·上海单科·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2.(2010·安徽文综·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2009年题组1.(2009·江苏单科·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2008年题组1.(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2007年题组1.(2007·广东文基·26)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主观题1.(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2.(2009·北京文综·4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3.(2009·广东单科·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问题:(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2007·重庆文综·39)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