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文人们逢秋,大多抒发萧条悲凉之感,然而有一位特别的文人对秋天确是有不一样的感慨。今天我们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其一)》。1、了解有关刘禹锡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2、体会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人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坚定信念。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运动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刘禹锡在遭受严重的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我们可以从《秋词·其一》中体会出来。疏通读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刘禹锡zhāoxiāo把握节奏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刘禹锡题目解读《秋词(其一)》: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秋词(其一)刘禹锡疏通诗意逢:遇到。寂寥:冷清萧条。春朝:春天。诗意: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疏通诗意排:推开。碧霄:蓝天。诗意: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歌赏析赏析: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诗人直言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为下文做铺垫。(议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刘禹锡诗歌赏析赏析: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写景抒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整体赏析:这首诗感情真挚动人,虽是在萧瑟的秋天所作,却少了些淡淡的哀愁,而是一语道破“秋日胜春朝”,诗人一反常态,折射出诗人豪迈自负的心境,被贬朗州后的他丝毫没有悲哀、怅惘,在这天高云淡、鹤群南飞的秋日,却把诗情引向碧蓝的天空,表现出诗人那博大豪放的心境,不为世俗所累的超脱天然,真令人叹服!诗歌鉴赏思考探究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参考:①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②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思考探究2、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参考:借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思考探究3、诗中哪句话是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写出了秋景怎样的特点?从这句话中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①“晴空一鹤排云上”。②“晴空”描绘出秋高气爽的景象。③能从中读出诗人那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坚定信念,而不是被贬时压抑的情感。思考探究4、“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参考:排,“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鹤冲天凌云直上的情形,显得充满生机。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思考探究5、“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么?参考: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