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设计泗泊河小学雷高红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过程与方法: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片、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1、引出课题同学们平时喜欢做实验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在纸的一侧滴上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且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打开纸),观察纸上的墨水有什么特点?(左右墨迹形状一样,大小相同,折起来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索关于轴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2、开展活动(1)组织学生动手折一折平面图形(学生拿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纸片折一折)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到它们的对称轴。(2)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剪纸作品,强调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3)指名学生上台做出轴对称动作。活动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82页例1(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的方格图。师:这个松树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师:仔细观察图中点A和点A’,看一看,数一数,你能有什么发现?(提示:如果把这个图形对折,你猜猜这两点会怎么样?引导学生先看一看再数一数这个图有几个重要的点?这些点也就是这幅图的关键点)(2)理解对称点和对称轴的关系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师说明:将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称点。如点A是点A’的对称点,也可以反过来说点A’是点A的对称点,通常我们把左边的点称为关键点,右边的点称为对应点,也可以叫对称点,这两个点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称点。(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①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称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小格。②找一找,找出其他的对称点,并用字母(B和B’)(C和C’)等标记出来。③画一画,连接每组对称点,看看每组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④每一组对称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相互()。⑤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教学教材第83页例2师: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画前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形?(1)请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应该分别画多长?同排两个同学议一议。(2)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总结画法。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①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②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③找: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这些关键点的对称点。④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做一做练习题。师:学习了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想想补全后是什么?然后按照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自己动手画出来吧!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1、课件出示趣味练习题,指名学生作答。2、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作品)3、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美。(课件播放图片)四、全课总结、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