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VIP免费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1页
1/19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2页
2/19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3页
3/19
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目录壹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贰文学艺术叁科技肆中外文化交流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佛教: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东汉末年道教兴起,在民间广为传播(2)魏晋南北朝(3)隋朝时期•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荣之势•佛教:吸收儒学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4)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武则天时佛教大发展——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1)两汉时期2.反佛与灭佛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材料一:“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魏书·释老志》材料二:“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范缜《神灭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为什么先后4次灭佛?(1)佛教盛行,广修寺庙,逃避赋税,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2)人口减少,兵源枯竭,战斗力下降,统治危机。2.反佛与灭佛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5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这一时期,不断有人出来反佛。其中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次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范缜与《神灭论》3.魏晋玄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6(1)含义: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2)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3)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4)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思想:走向崩溃的两汉经学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局——不营营于利——不汲汲于名——不困囿于礼——不留恋于生二、文学艺术1.文学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曹操《观沧海》《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田园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骈文庾信《哀江南赋》吴均《与朱元思书》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唐朝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水诗孟浩然《春晓》王维《终南别业》“诗仙”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二、文学艺术2.书法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1)汉字的演变(2)书法艺术(3)特点: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二、文学艺术3.绘画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②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二、文学艺术4.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