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复习提纲1.收入分配公平(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公平并不意味着消除收入差距。(2)原因(3)措施表格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方法点拨)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命题点1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典例1(2015•广东高考)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A.B.①②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我国基尼系数逐年降低,可见我国收入差距逐年在缩小,排除①。法国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是0.29,英国是0.35,可见法国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明显,故②正确。面对再分配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加以调节,故③正确。以市场为主导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市场自身缺陷的体现,故排除④。典例2.(2015•山东高考)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答案】C【解析】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排除A;国务院决定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国家财政支出,属于再分配,不是健全初次分配机制,排除B;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符合题意;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政策,故D错误。补充: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对前两种分配的补充,对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义1.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①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手段,能克服市场机制分配所带来的弊端②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③是对分配制度的有益完善,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说明()①我国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②第三次分配已成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③第三次分配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主要靠市场机制推动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