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最容易被记起的是课文,最容易忘记的也是课文。学生记起的大多是课文的表层现象,对深层的东西却不很重视,如课文内容蕴含的哲理与与此相关的道理,作者及其经历与此相似的特定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等都值得我们去归纳、去整理,甚至去思索、去研究,而这些归纳、整理,思索,研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为作文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可靠而详实的素材,课文为写作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课本是一个素材库,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的涉及面广,只要我们善于归纳、整理、思考,就能在课本这个素材库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我们的古诗文承载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其中的人文精神与大量的历史名人故事都是我们可利用的写作素材,可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却忽略了这一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常常舍近求远,给自己构筑了作文障碍。这一现象对语文教学尤为不利,本人认为作文完全可以借鉴课内知识,尤其是写考场作文,可以说,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素材的积累功夫花在平时,特别时古诗文中的写作素材,要及时归纳整理。按照文本的内容进行归纳,也可按照主题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在运用时素材一定要符合文章的主旨,切记简单的罗列事例,要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例如:文言文写作素材积累◆人物故事类篇目《伤仲永》作者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人文精神)阅读启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