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发展农业生态养殖VIP免费

2024年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1页
1/4
2024年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2页
2/4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在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把生态养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深化改革三轮驱动,使生态养殖成为撬动大农业循环发展、建设生态强省的重要突破口。技术创新是推动实现生态养殖的“源动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不到60%,粪污直排现象比较突出,环境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由于饲料浪费严重,我国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和国外有较大差距,如美国生猪养殖成本较中国低40%-50%左右。此外,仅20XX年一年,我国就有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养殖。我国每生产1公斤肉的饲用抗生素量是美国的4倍、丹麦的22倍。而实践表明,通过加大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力度,完全可以破解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资源浪费等难题。如研发源头减排的猪舍,集成节能保温墙体、半漏缝地板、自动粪尿分离、节水饮水、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高位发酵床、微生物除臭等技术,可实现源头减排80%以上;研发高效生态饲料、绿色兽药、抗生素替代、微量元素减排、微生物除臭等先进技术,可从源头上破解饲料浪费、兽药抗生素残留、重金属超标、臭气超标等难题。比如通过应用中草药兽药,在提高畜禽抗病能力的同时,还可改善其肉质和毛色。使用秸秆膨化发酵饲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置问题,又降低了养殖成本;研发微生物净水剂、微生物滤床等技术,养殖废水每吨处理成本可从8元下降到2至3元;研发蝇蛆及黑水虻产业化集成技术,每吨鸡粪可以产出200至300公斤的蝇蛆,新增效益达2400至3600元。技术创新是推动生态养殖的“源动力”。市场培育是加快实现生态养殖的“助推器”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加强市场培育,打通生态养殖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第1页共4页从上游市场产业链来看,应重点解决生态养殖技术产品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等难题。要让好技术、好产品真正走进成千上万的养殖户,打通生态养殖技术产品推广“最后一公里”。建议政府以采购服务等模式大力扶持第三方开展生态养殖集成技术推广,开展生态养殖技术产品征集遴选和评价,筛选一批成熟、适用、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全面推广。如依托县乡镇级的畜牧技术服务机构或饲料兽药经销网点,打造生态养殖技术产品集成“超市”,让技术单位和专家第一时间精准对接养殖户的各种实际需求,为养殖户提供个性化生态养殖转型升级改造方案。从下游市场产业链来看,应重点解决粪便资源化、绿色有机产品销售等难题。粪便资源化方面,可借鉴荷兰模式,以县或市为单位建立粪肥交易系统,让种植大户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找到需要的粪肥;让养殖大户产出的粪肥不仅能被消化,还能产生经济价值。同时加大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强绿色有机品牌培育,增加生态养殖种植产品附加值,让养殖户或农户因开展生态养殖种植所产生的额外付出(如使用生态饲料和中草药兽药的无抗养殖高品质肉每斤成本增加2至3元)得到市场价格弥补。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行生态养殖的“护航舰”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仅中央部门到省的涉农资金就有约100个专项,多头管理、撒胡椒面、跑冒滴漏,弊端很多”。生态养殖同样面临体制机制难题:一方面,“九龙治猪”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职责分散、资金分散、缺乏成效监督,全国每年投入相关资金近千亿元,收效却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未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管理体系,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对生态养殖、种养平衡等的扶持力度不够大,使用有机肥没有系统补贴。因此我们建议——在省政府层面成立生态养殖推进小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养殖行业财政支持,重点支持建设符合食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标准的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议由第三方机构结合我省已出台的生态养殖地方标准,对养殖场进行评价,其结果作为生态养殖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第2页共4页编制养殖场源头减排技术标准。在不增加预算成本前提下,所有新建养殖场应强制性采用源头减排技术,以强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建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发展农业生态养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