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浣溪沙》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3、结合作者经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其名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2)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2、给加点字注音。浊酒()燕然()人不寐()羌管()浣溪沙()蕲水()再少时()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边声:千嶂:长烟落日:燕然未勒:萧萧:再少:1模块三:巩固内化课题:第25课《渔家傲》、《浣溪沙》模块四:当堂训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2),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朗读诗歌《渔家傲》,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渔家傲》上阕写了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下阕抒发了词人什么的感情?《渔家傲》描写了一幅萧瑟悲凉的边塞风光,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朗读诗歌《浣溪沙》,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浣溪沙》上阕描绘一幅怎样的景象?下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浣溪沙》描绘了一幅暮春三月兰溪雨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情感。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诗词,试着默写《渔家傲》、《浣溪沙》。任务二:明确诗的主旨。2(3)在《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4)《游山西村》一诗中可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的诗句是:,。(5)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6),松间沙路净无泥。。(7)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8)《渔家傲》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2.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边塞秋色____,下阕写___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作用:一是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戍边生活的艰辛、军事事态的严重;二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蓄势)(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