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当今21世纪是一个创新教育的时代,但部分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普遍关心幼儿的“作品”而忽略隐性的收获;单纯强调技能技巧而忽略人文素养培养,致使幼儿美术教育脱离生活,而真正的美术教育更容易为幼儿接受是将“寓教于乐”慢慢渗透,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的情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以当前我国幼儿美术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中的体现。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一、现状分析传统教育认为:老实听话、少说少动、遵规蹈矩、按照老师规定的模式去做就是好孩子,而好动、好奇、好问的幼儿则被视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并加以训斥、限制行事。如今,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伴随着幼教的改革而逐渐深入,由初始的主动艺术表现技能和知识逐渐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转变,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培养仍以技能培养为主。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只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而忽视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陶冶以及审美情趣、能力的发展。归纳起来,传统幼儿美术存在的弊端主要是:一是教学内容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幼儿不感兴趣;二是强调标准化,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如:提供范画)。三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欣赏评价标准,束缚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该放在首位的是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的就是发散性思维,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二、培养策略美术是通过色彩、形象以及各类造型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而幼儿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游戏过程,他们通过美术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情绪意愿等心里品质。美术活动前提是将创造性融入于其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其基础,想像是核心,技能是其手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阐述。(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以及表现欲望,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幼儿自觉地将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如案例:绘画活动《夏天》——在美术活动时,由教师命题幼儿画,要求画的主题是《夏天》,在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夏朗小朋友画的画很奇怪,纸张的一半是一个大嘴巴,之后他又画了两只长长的手臂,手里拿着两根像棍子一样的东西伸向嘴巴,最后他在眼睛旁边画了好多爱心,背景色全涂的绿色,他整幅画画完了我才知道画的是吃冰棍的情景。——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就画了一个头(特别是大嘴巴)和一双手,而不是画整个人呢?”——夏朗:“我吃冰棍的时候是用嘴巴吃,好好吃呀,我的眼里都是小爱心。”——师:“那背景色为什么全是绿色呢?”——幼:“因为夏天来了我躲在树荫下乘凉呢,这后面全是树。”评析:从这个命题画活动可以看出,这个活动的开展是以幼儿的生活背景为前提、基础,幼儿接触过这种难忘的事情——夏天吃冰棍,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与情感体验,通过回忆的方式再现曾经的事件。从整幅画的构图来看,人物嘴巴与手臂的特写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加入自己创造性的想像,因此嘴巴与手跟现实的不一样(对现实进行夸张与想像)整幅画是夸张与想像的结合、大胆而富有创新的,充满了童趣。(二)提高幼儿创新能力想像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最为丰富、最具有创新意识的时期。可以说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想像家。《纲要》指出: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观察、思考,引导幼儿将已有的事物重新组织、夸张、变形等,进而挖掘幼儿的创新能力。(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能单纯靠出示教师范画和临摹,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创造力衰退,如:教幼儿画企鹅,可用动态的幻灯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