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遗传的基本规律2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答案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测交来检验推理,得出结论;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一个遗传因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例如母系遗传等。2.(2012·保定摸底)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隐性致死基因(伴Z或伴X染色体)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为()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答案B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家蚕的雌性致死多于雄性致死,人类与之相反。3.(2011·崇文模拟)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A.2种和1种B.4种和4种C.4种和1种D.2种和2种答案A通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两相同的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4.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A.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③答案B①中无性状分离,②中亲子代均有高有矮,无性状分离,③符合概念,④虽为不完全显性遗传,但由于杂合子内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不同类型配子,导致产生不同性状的子代,符合概念,所以③和④均属性状分离现象。5.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1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答案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只含一条Y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也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0、1、2条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含有2条Y染色体。6.(2011·长沙一模)在二倍体生物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B.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D.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答案D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7.(2010·合肥一模)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DD,基因B、b的分离只发生在该时期B.该细胞中基因B、b所在的两条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D.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DNA分子数目相等答案C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的变化特点。题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动物的基因型还可能为AaBbDd或AABbDd或AaBbDD,则A项错;该细胞中基因B、b所在的两条染色体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来,则B项错;如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Dd,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即B与b基因交换,可以出现题述图像。故C项对;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精原细胞有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