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习目标1.掌握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匈牙利改革;东欧剧变。2.理解分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史料,掌握研究历史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史料,培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失误的史实,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课前预习1.年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在改革中提出“”,导致苏联思想界极其混乱。2.年12月,独联体成立,完全解体。3.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的模式,从20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先后进行改革,的改革较为突出。当堂训练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B.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3.“1985年,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材料中进行改革的历史人物是()A.赫鲁晓夫B.斯大林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领导匈牙利进行改革的人物是()A.戈尔巴乔夫B.赫鲁晓夫C.列宁D.卡达尔课后作业基础题1.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2.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A.由一党制变为两党制B.由两党制变为一党制C.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D.由多党制转变为一党制3.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述描述有关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赫鲁晓夫改革C.苏联解体D.东欧剧变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B.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1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D.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5.东欧剧变后发生分裂的国家包括:()①捷克斯洛伐克②波兰③南斯拉夫④德国⑤匈牙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6.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提高题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摘自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2)导致苏联改革出现上述结果的客观历史因素是。(填字母代号)A.“八一九”事件B.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C.斯大林模式的弊病D.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措施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摘自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8.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