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历史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2.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4.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5.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C.洋务企业吸引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6.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1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7.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C.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D."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8.《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发展B.农民运动的高涨C.国共合作形成D.民族主义成主流10.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11.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想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12.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2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