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积累并运用文言素材的习惯,把握素材的中心,使之应用恰当。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通过有目的的训练,让文言素材在学生的作文中发挥优势,为作文增色;◆以下两篇文章都巧妙地选取了课本中的文言故事◆请品味其作用◆美文一挫折之后,看他们—浩瀚无垠的华夏史诗镌刻着太多历史文人的动人故事,而他们之所以能在史册上熠熠生辉,正是因为在挫折之后的奋发向上,那昂扬向上的气节,永不会随岁月流逝。一破败的宫殿中,越王闭眼不语,此时的他是满心伤悲还是壮志犹存?越国败了,自己已是那即将赴吴为奴的人,曾经的意气风发即将被仇家践踏侮辱。巨大挫折面前的勾践,如何取舍?他选择了忍耐与等待。抛却自尊,卑躬屈膝,勾践在耻辱中等待着。直到回国,勾践又是那个壮志满满的越王了。卧薪尝胆,养精蓄锐,终究战胜吴国,让那吴王成为阶下囚。挫折之后,看勾践从头再来。二阴暗冰冷的大牢,司马迁仰靠墙壁,莫大的屈辱化作浑浊的泪水流淌而出。那不仅是身体的摧残,它好似一块巨石,将你曾经的高傲砸得粉碎。耻辱与失败面前,司马迁是走向死亡还是继续梦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血与泪中,在挣扎与煎熬下,他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名著。挫折之后,看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到底。三闲庭信步,苏轼闲适下却隐有几分落寞。被贬至此,为国效力的愿望何日实现?自己之前的抱负如今已是遥遥无期。官途的挫折前,苏轼究竟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向上?苏轼没有在失落与孤寂中沉沦,而是满心期待着重新受到重用的那一天。那希望的光芒映得他容光焕发,颓废全无。挫折之后,看苏轼乐观积极,意气风发。历史的车轮依旧前进着,承载着那些挫折之后勇往直前的壮丽诗篇,照亮我们前进的路。读人生百态人生之路,有时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一样漫长而曲折,有时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在黑暗中突现光明,有时……人生之路究竟如何,关键不在于上天怎样安排,而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去读它。喜人生在世,总有喜事。春天下雨,杜甫写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爱国爱民,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引发了他对百姓能有好时令种庄稼的欢喜。是啊,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只要怀着杜甫这样善于发现,善于体会,善于去读身边事物的这种心态,我们身边又何尝缺少喜事呢?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岳飞一怒,倾国倾城。我们从他的《满江红》中读到了他为不能与金人一决死战的愤怒。人生在世,偶有愤怒,一怒名垂千古,丹书汗青,正义之怒也。我们若为正义而怒,为美国入侵伊拉克而怒,为日本修改教科书而怒,是读懂了人生百态,读懂了什么事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读懂了人生的真正意义。◆美文二读人生百态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文武双全,忧国忧民,其哀可敬,其哀可赞也。我们为小事而哀,我们为小事而哀,是区区的“以物喜,以己悲”而已。仁人志士为国事而哀,是胸怀天下,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表现。我们读哀,是感受到了其中为国为民,为天下计的赤子之心。乐乐,是范仲淹“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观景得意之乐,是欧阳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宽广胸怀,更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饮之乐。放眼华夏,太平盛世,此亦是我等之乐也。人生之乐,如此之多,只要善于去读,哪里都有快乐。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太下太平,自然应该是少怒少哀,多喜多乐。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读懂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像一本书,人生百态中,喜怒哀乐只是其中的一篇一章,读懂了,自然就明白人生了。1、要准确适当,服务于文章中心;2、切记简单的罗列事例,要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老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成长需要”,郝伟同学拟定了《成长需要寂寞》、李坤同学拟定了《成长需要痛苦》、黄晶同学拟定了《成长需要挑战》,但由于平常不注意积累,搜肠刮肚没想到一个事例,现在请同学们用课本中的历史名人故事,帮忙提供材料(任选一个标题)。◆格式如下《生活需要寂寞》文章或人物:()具体内容:()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