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云南的歌会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二、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三、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好处。四、教时安排: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有些少数民族,每逢聚会或节日,人们总会聚在一起,进行即兴歌唱、问答、游戏传情等。那些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让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二、朗读感知: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板书)明确:总分。第一部分(1):总起全文。(2—3)山野对歌第二部分(2—5):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4)山路漫歌(5)村寨传歌(金满斗会)三、内容探究:1.描绘的这三种场合中的歌会,其内容分别是怎样的?明确: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2.作者对这三种场合的歌会的描写各有什么特点?明确:“山野对歌”——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山路漫歌”——主要描写歌唱者所在的优美环境,以环境衬托唱歌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村寨传歌”——再写唱歌的盛况,有全景描绘,也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3.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板书)明确:“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盛装: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2)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3.了解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请概述云南的歌会的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明确:内容丰富,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社会、人生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兴趣理由:作者借云南的歌会传达出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抒写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三、揣摩语言,赏析品味: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四、小结:沈从文先生用潇洒而随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云南的民俗民风、风景风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风俗人情。行文如诗一般含蓄优美,令人回味无穷。(有条件的话播放影片《阿诗玛》)片段。)五、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六、作业:七、板书:云南的歌会沈从文山野对歌(2—3)歌会山路漫歌(4)盛况空前(人多、时间长、盛装)村寨传歌(金满斗会)(5)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