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六: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2课时)第一课时:功、功率及动能定律(南宁十五中杨秀君)本章考纲要求(1)功和功率(Π)(2)动能和动能定理(Π)(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及关系(Π)(4)功能关系------动能定律(Π)(5)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Π)(6)能量守恒定律(Π)213第一课时:功、功率及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理解功、功率及动能定理的概念,并会对其进行相关计算.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功和功率及动能定理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功和功率及动能定理的计算三、学情分析:学生基础比较差,在高一学习时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四、教学过程:知识点复习(一)功和功率1、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用W表示Fs公式:W=F.S单位:焦耳(J)ɑ是F与S的夹角只适用恒力做功的计算注意:功有正、负之分,但功是标量,COS当α<900时,做正功当α=900时,不做功当α>900时,做负功正功表示该力是推动物体运动,负功表示该力是阻碍物体运动.2、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用P表示,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1)公式:P=W/t用该公式求出来的是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2)公式;P=F.VCOSɑ,ɑ是F与V的夹角,当V为某一瞬时速度时,算出的是瞬时功率,当V是某一段的平均速度时,算出的是这一段的平均功率。功率单位:瓦(W)3、计算功的几种方法:(1)恒力做功:可以用W=FSCOSɑ来计算功(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算,如动能定理,功能关系,W=Pt,或者P--t图象或者利用F--S图象所围的面积来算)对于恒力做功可以先求合力再求功,也可以求出每个力做的功再求和练习P62(3)(2)变力做功:可以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求功,对于功率P恒定时,可以用W=Pt来求功(3)面积求功:假如给的是图象,可以根据图象所围面积求功4、关于机动车启动问题:两种方式:机车发动机输出功率------是指机动车发动机的牵引力F牵的功率,P=F牵*V方式1:恒定功率启动:P不变----V增大----由P=F*V知道,V增大时F变小,由受力分析可知加速度a在变小,当a=0时,也就是F牵=f阻时,速度达到最大,用这条件可以求最大速度V=P/f阻(它的V---t图如右图)练习:P62(1)(2)(8)方式2:恒定加速度启动:a不变a不变---由a=(F牵-f阻)/m可知,F牵不变,但由P=F牵*V可知,V增大,F牵不变,就要求P增大,P增大到一定时,汽车功率不能再增大,此时速度为V1,匀加速运动结束,加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1=V1/a,,再向前运动时,加速度就开始变小,速度还在增大,最后当a=0时,也就是F牵=f阻时,速度达到最大,用这条件可以求最大速度V=P/f阻(V--t图如右图)(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用EK表示公式;EK=,V为物体相对地的速度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也没有正负,与功的区别:功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功单位:焦耳(J)221mv注意:变速运动的物体,动能不一定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变,但它的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动能不变。2、动能定理;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W=ΔEK=EK2-EK1适用范围:适用恒力做功,也适用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也适用于曲线,适用于宏观也适用于微观。3、利用动能定理解题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是变力还是恒力,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3)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并确定初末状态速度或者动能(4)根据(2)写出功的代数和,或者写出合力做的总功,利用动能定理列方程(可以是一部分,也可以是全过程)求解练习:P65(1、2题)五、教学反思:《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是高考的重点,本章主要考查功、功率、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计算,在进行本章复习时,主要以复习知识点和通过做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知识点的复习用时比较长,延误了复习进度。二、对功、功率及动能定律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题型层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