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高考江苏卷)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选D。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理论上应该全部表现为白色。若出现部分红色性状,可能是图示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B,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故A项不是最合理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姐妹染色单体3与4分离,由于其缺失突变,产生的花粉也不育,因而B项不合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不发生自由组合,因而C项也不合理;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B转移到染色单体1或2上,D项最合理。2.(2012·济南一中检测)经权威遗传机构确认,济南发现的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即46,XYt(6,8)为世界首报,该例异常核型属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在人群中约占0.47%,是造成流产和畸形儿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患者表现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11,12号染色体易位即t(11,12),在人群中较为常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B.该异常核型为6,8号染色体易位C.染色体结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D.染色体易位属于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解析:选B。染色体属于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观察到的;由题干中t(11,12)表示的是11号与12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则t(6,8)表示的是6号和8号之间的易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可以使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而倒位不一定会使基因的数量发生改变,而是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的排列顺序;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它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而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3.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知能演练·轻巧夺冠A.2.5个、2个B.5个、2个C.5个、4个D.10个、8个解析:选C。本题运用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看“两点”:(1)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细胞的基因组成中,同一类的基因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4.下列关于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基因组是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全部碱基序列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C.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的二倍体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选D。水稻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染色体,所以每一对染色体都是相同的,在测定基因组时只测定12条染色体即可。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花药离体培养后,所得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不是纯合子,主要看此单倍体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若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处理后是纯合子,若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则加倍处理后不一定是纯合子。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用低温处理,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5.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有()花粉――→植株A――→植株B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的间期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C.过程①属于减数分裂,产生的植株为单倍体D.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选D。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前期;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能产生aaBB的个体;由于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二倍体均为纯合子,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从而缩短了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