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能力目标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德育目标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并了解作者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马克·吐温就曾经说过:十九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可略带一些)而海伦·凯勒又创造了哪些奇迹,有何才能和成就呢?学生回答他们所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师补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高烧昏迷,醒来后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不能说话。(2)后进入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了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之后还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读书,入学考试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取得了优等成绩。(3)创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生命的故事》等作品,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4)从一个残疾人到十九世纪最杰出的人,她是怎样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的呢?(5)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再塑生命的人》,谁再塑了她的生命?(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朗读情况注意结束后正音。企盼:盼望。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三、深入文本,讨论问题。1、谁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生:安妮·莎莉文老师。2、莎莉文老师是何时来到海伦的世界里,她做了哪些?再读课文,划出相关内容。1887年3月3日,她来到海伦的身边。(1)握住了海伦的手,把她紧紧抱在怀里。(2)送给海伦洋娃娃,并且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3)又给更大的洋娃娃,继续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4)当莎莉文与海伦为“杯”和“水”发生争执,海伦总混为一谈时,她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doll”。(5)在海伦摔换了洋娃娃后她没有生气,而是把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带海伦外出。(6)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喷水口下,让水在我手上流过,让我理解了水。3.通过这些事,你能看出来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什么,把什么带到了海伦的世界?归纳莎莉文的形象。富有爱心,耐心、包容。教育艺术高超:注重方法、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抓住契机。把爱、同情这些温柔的情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奥秘教给了海伦。4.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迅速成长。在老师到来前,海伦在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她又处在怎样的一种状态?在书中找出原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5.而当老师来到她的世界之后,文末海伦说晚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